大愛生活系列(1) 模範村的開始20100225

對lamus和Homhom兩位媽媽來說,擔心的還有文化聚會場所的部分。「沒有場地殺豬。」布農族傳統婚禮,要用到一、二十隻豬,通常利用部落的廣場或空地宰殺,不過園區內顯然沒有這樣的空間。
對lamus和Homhom兩位媽媽來說,擔心的還有文化聚會場所的部分。「沒有場地殺豬。」布農族傳統婚禮,要用到一、二十隻豬,通常利用部落的廣場或空地宰殺,不過園區內顯然沒有這樣的空間。
屏東縣霧台鄉的阿禮、吉露、佳暮、谷川四個部落,已經決定將遷往位於屏東市的東海豐,由慈濟興建永久屋。若談外在物質,房子真的很好,但若談到心理層面,很無奈,所以真的也無法說是好還是不好。
慈濟基金會營建處景觀顧問陳瑞源表示,石頭上要刻什麼字,在什麼地點,的確是由他決定,但災民受到慈濟的協助是事實,今天有人很想要表達他們對慈濟的感激,所以才要把這些文字刻在石頭上,天經地義,沒有什麼不對。
族人說,他們是一個被遺忘的部落,沒有人重視這裡的想法及安危,加上因政治利益關係及惡鬥,讓族人及遷村議題成為選舉時被利用的議題,談到這裡時甚至一度太激動而流淚。
七0年代風行大專院校的山地服務隊,原住民青年江冠明長大後說:「我不喜歡你們的服務隊,因為你們來這裡,帶給我很羞恥,很沒有尊嚴。」泰雅族作家瓦歷斯‧諾幹形容它是一支「溫柔的箭」。
我想目前看得出來,月眉大愛屋的落成,過程和結果確實有許多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政府角色和民間角色的錯置應是問題之所在。即使民間….
我們擔心,假若三五年之後,台灣社會已經淡忘了風災悲情,慈濟基金會與居民卻因這份輕率簽下、漏洞頻出的契約而迭起紛爭,讓全台攜手救災、大愛村迅速落成的美事,成為阻礙災民自立的傷心往事。
政府災後積極推動的「永久屋政策」在高雄縣幾乎完全等同於「入住慈濟大愛園區」,未來災民在這裡如遇任何問題,政府將扮演何種角色?作為永久屋的居民,與援建單位的慈濟之間,未來將如何互動?需要外界持續關注。
老師:『我們在山上教堂唱的歌都跟這些藍衣服的人不一樣,還有我們這裡的教堂為什麼沒有牧師跟傳道了?是不是他們不能進來這裡?藍衣服的人為什麼不要禱告了?』
「我們真的是整個小林都不見,有些災民還有故鄉能回去看,我們真的都看不見,只想重建回來而已。我們要求真的不多。」宋燕誠強調,重現小林文化不能只有人,也需要空間生活場景,希望社會成全。
常常被提醒不抽菸、不喝酒、不烤肉;這還是原住民的日常生活嗎?我們因為88水災遷居他鄉已經很痛苦了,還要遵守慈濟人的靜思進化生活,我有再一次被強迫「殖民」的痛苦。
「達瓦蘭部落市集」是一項重建盼望工程的重要構思,而這個構思,主要也是期待在88風災之後,族人有自信透過藝品的展售得到生活的支持,同時在受創的心靈裡,開啟醞釀一個動人、堅強的「繼續呼吸」的機會和美夢。
族人住在這裡唯一的功課,就是等待。經過了劃定特定區域的折磨後,心情回歸平穩,好像一切有了答案,有的部落要遷村,而要避難屋的族人,則堅定信念等待後續安排。谷川和佳暮部落則很寂靜,這個寂靜是折磨人的…
災後一直努力「自立重建」的小林村居民,目前面臨嚴重考驗,除了遷居五里埔基地的小林村民外,尚有將近200戶村民希望在杉林重建「記憶中的小林村」,儘管已經找了建築師協助設計,也有紅十字會允諾要協助造屋,政府卻始終不願放行,仍然堅持小林村民應入住慈濟大愛園區。
縣長表示居民屬意「38甲地」的安全堪虞,無法做為居民安遷地,但卻規劃將該地作為「纜車建地」及「觀光園區」,讓村民大感不解,為何原住民的生存權與族群傳承,竟然不敵纜車興建?
88水災之後,慧珍常提醒自己不要停留在回顧過去幾個月來所遭遇的苦難;雖然離鄉看不見家裡未來的生機在那裡?但是慧珍說:你知道嗎?只要有人願意給我工作的機會,我與三個兒子就可以好好過的生活!
高市建築師公會昨天(1月23日)展示為小林人量身設計的小林村永久屋模型,除了重現小林村災前街景,並規劃民宿、商店街和生態滯洪池等景點,發展地方經濟,許多小林人忍不住伸手觸摸老家的模型,露出開心笑容。
富山族人看著遷村的問題越來越大,也讓族人越來越失望,大家聽了政府的話,同意劃定特定區域,但政府互踢皮球的心態,讓族人十分傷心,往後的生活怎麼辦,他們的生命誰要負責?
由重建會推動的桃源鄉「劃定特定區域」諮商會已巡迴部落結束,目前桃源鄉各部落確認,全部反對劃定特定區域,也反對政府「不劃定就不安置」的違背人道政策模式,族人要在不棄原鄉的基礎上,推動安置與重建。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