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校園 食入幸福

在這間學校,全校師生與行政人員吃的蔬菜與稻米與別的國小有些小小的不同,福安國小小朋友每天吃進去的菜蔬部份出自於學校內每一位小朋友的手,大家親手種植、栽培,然後分享收成的喜悅。
在這間學校,全校師生與行政人員吃的蔬菜與稻米與別的國小有些小小的不同,福安國小小朋友每天吃進去的菜蔬部份出自於學校內每一位小朋友的手,大家親手種植、栽培,然後分享收成的喜悅。
旗山,曾經是個要穿沾滿香蕉汁液衣服才進得了茶室的地方。香蕉、台糖、巴洛克建築及卵石堤防等,為這個小鎮寫下不同時代的故事;而楠梓仙溪與荖濃溪也都在經過旗山後,於大樹鄉匯流而成高屏溪。
由上而下、以追求觀光客人數成長的風景區觀光模式,因為沒有考量地方特性而可能使得民間多年的努力付之一炬。以在地觀點而言,中正湖作為滯洪池…
在這短短的120天內,凱稻努力地在溪州與美濃呼吸生長,民間也已經完成了土地徵收條例的法案研究草擬工作。而我們的政府,除了針對大埔與相思寮兩個個案以滅火方式做細部的回應與處理之外,對於整體政策與修法工作,竟然全無進度。
終於,在11月13日六龜大橋要竣工典禮了,堅固的六龜大橋就像大橋旁守護著六龜人的瑰王岩一樣,給荖濃溪兩岸人們無比的信心與勇氣。11月13日起,六龜大橋進行竣工典禮及各項活動,邀請大家!
「大地書房」音樂文學計畫,起念於鍾理和逝世五十週年,美濃人集結才華與資源,紀念這位地方的文學家。創作人將自己的農村日常與鍾理和的文學場景…
梅花,一個來台16年、已經完全在地化的新住民姊妹。我該如何詮釋她呢?除了談吐之中,偶而有一兩句口頭禪之外,外表幾乎看不出他有任何和台灣人不同之處。
剛下車,韓國農友們馬上展現對本行的好奇,一群人蹲在地上端詳著啟尚哥的除草機,另一群蹲在路旁研究各種作物,有人乾脆就直接跳下柏油路走起田埂,還不時探手看稻米根是否紮實。
這些外移的人口點燃了一場時間的大火,新式的洋房取代了老舊的客家夥房,從前客家生活的重要處所被時間這一場大火給吞噬,僅剩的是它的殘骸。
政府對竹南大埔徵地案所提的「以地換地」替代方案,竟只是以土地面積的數字來操作,完全沒有考量這些地對農民的生活與生計來說是否具有「相同價值」,這樣粗糙的替代方案,再次顯示了政府短線操作的心態。
雙溪,是美濃的集水區,也是所有美濃人生命的起點。然而對於資本家而言,即使有五條斷層通過人命關天卻仍是取水的規劃用地。黃蝶祭將反水庫意志揉進生態祭典中,十五年來不斷思考,什麼樣的生活才是合理與有價值的?
埋下樹苗把土填平,此刻的感覺居然很像小酌前把杯子拿出來,酒也已經斟好的情景。西班牙人喝紅酒時,會舉杯說:為愛、為健康、為財富。那我們種下小樹苗後,要說甚麼呢? 或許可以說:為愛、為土地、為生生不息。
儀式完畢,收拾。寧寧的阿姨提醒我將香蕉分給伯母共享,這是傳統的做人道理。伯母分了二條香蕉的福氣,也回贈祝詞:「雙雙對對,萬年富貴。」我們也把福氣吃下,並直接將香蕉皮丟到山上任它腐爛。伯公壇旁的山邊…
當個農民最辛苦的地方是全年無休,只有遇到下雨才會休息,但曾氏兄弟樂此不疲,而有機稻田是未來的趨勢,現代人注意養生,農夫有責任去種植無毒稻米與蔬果來供應市場需求,並要感動那些一直使用農藥的農民去改變…
社大是一所學校也是一個社群,在推動共購的脈絡下,我們看見距離影響購買、便利性影響購買但並沒有因為價錢影響購買,所以開始思索走入社區(社區共購)接近人群(農民市集),漸漸的希望開出不同的花火。
客家聚落、夥房、菸樓需要保存,不在於歷史久遠或具有地方特色,更不在於因為被縣政府文化景觀調查列入名錄,而在於聚落民眾如何看待這些物件。如果僅停留在「物」的層次,這些物件很快地會因為地震受損或年久失修….
美濃環保聯盟林英清表示,台灣河川的問題出在管理,森林才是水的故鄉,不是把水泥高牆築起就可以治水。而82年美濃溪由於水庫案「升」為省級河川,後改至中央所管,美濃河道整治向來都有美濃水庫洩洪道的疑慮存在…
每年的四月到六月,春天到初夏的季節,是最適合吃野菜的季節。尤其清明前後,在雨水的滋潤下,野菜新發的嫩芽特別誘人。以前,民間相信在春天的季節多吃一點野菜,可以在忽冷忽熱又連綿細雨的節氣裡,起到很好的身體保健作用。
城鄉交流,所以我們友善土地.購買在地食材,了解安全用藥,支持無農藥產品 時間:5/17~23(每週一~五)晚上六點~九點 地 點:高雄第一社區大學校內中廊(前金國中內)農產品產地:美濃、甲仙、彌陀、那瑪夏、大樹、內門 市集產物:無農藥蔬菜、安全用藥水果、酵素.醋.醃製品等……….
在聖保羅聽到的移民故事,幾乎都是到巴西落腳後從「提包」開始的,所謂的「提包客」(Sacoleiro),就是提著包包挨家挨戶兜售批發來的商品的商人,商品項目琳瑯滿目,起初剛到巴西的移民,幾乎都做過提包的生意…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