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旗尾橋一頭的返鄉事

想把自己熱愛的大自然探索活動帶回旗山,讓家鄉更多人可以對大自然有更多的認識,從國中結識至今的同窗─耀智,在聊天中得知他「想開一間民宿」的夢。於是,兩個人攜手合作,發揮自己所長…
想把自己熱愛的大自然探索活動帶回旗山,讓家鄉更多人可以對大自然有更多的認識,從國中結識至今的同窗─耀智,在聊天中得知他「想開一間民宿」的夢。於是,兩個人攜手合作,發揮自己所長…
為鼓勵農企業主動投入研發或技術產品商品化,協助企業降低研發投資風險,以加速農業科技產業化、提升產業競爭力,本會自96年起開放農業企業申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促進農業企業研發輔導計畫」。
廣泰成田野工作室協會前會長陳俊光博士提到,他曾投稿「小地方」新聞網,鼓勵學員多多投稿,寫出對地方的關心,分享自己的見聞及觀點,也感謝行政院新聞局提供這項資源…
文史工作研究是瞭解人類歷史發展的重點,藉由田野調查的工作順序,瞭解人與土地、族群、政經、社會、信仰是由地方而區域進而全臺灣,再由豐富多樣的歷史時期、人文面貌…
萬能薯的正式學名為「飛來鶴」,又有許多別稱,如:牛皮消、牛皮凍、野紅苔等,最早發現是在龍崎、內門的山區。早年內門的西方醫療並不方便,大家上山工作多少會受到毒蛇的攻擊…
我想說,要不是踏到了田裡、跟農人談話,我真的不知道,做農,尤其是做有機栽培,原來是一件這麼辛苦、這麼不容易的事。以及這麼多的掙扎。即使大家不能親自到田裡一趟…
不喜歡只談理念卻無步驟,我是個執行力勝於講概念的人,只能多作點事,替秀明自然農法的農友盡點力。每到週四,我就不只是農夫也是開著賣菜車到台東市推銷蔬果的送貨員…
南島社大顧主秘同時亦是本課程的講師,他表示,很羨慕中部人能享受「台灣影像部落閣」提供紀錄片及辦理系列影展、台灣書屋典藏3600多冊與台灣有關的人文、生態…
菁寮聚落因紀錄片《無米樂》廣為人知,早在清末,菁寮聚落已是商旅往來嘉義諸羅城與台南府城之間必經要道。日據時代菁寮聚落商業更為蓬勃,附近居民婚嫁所需的各式貨品…
城鄉交流之串聯除了對人的組織之外,更應奠基於彼此的認識與了解,因此「城鄉交流讀書會」將著重於探討台灣農村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如:WTO、勞動文化、有機農業、農民市集…
克吏的的情況跟阿飛是很相似,屬於年輕農夫,讓人好奇何種原因讓克吏投入耕種,克吏說,跟著父母親搬到甲仙,整個環境之下,自然想著要把農事做好。他從前就很嚮往桃花源的生活…
9月13日至26日,幾位黑友組團出國參訪舊金山的保育組織,包括Sierra Club、The Marine Mammal Center、The Oceanic Society…等。他們看到了對於民間非營利組織的認同…
芋筍是一道在雨季時,經常在飯桌上出現的一道菜餚。一方面拜雨季時蔬菜少產之賜,另方面則是,芋頭在雨季時,發芽衍生得特別厲害。種在自家後院,想吃的時候連著芋頭…
恆春人,大多沒有強烈感受到,在地與農村議題有什麼很大的關聯。想了很久,最近有比較接近的答案,在這比「台南」還要「南」的地方,其實也比「農村」還要「農村」…
1978年在世界的某個地方,出生了一位小女孩。小女孩就跟著外婆,還有拉著小阿姨的上衣尾巴,每天就像跟屁蟲一樣。小女孩和他的小阿姨只差了十二歲,因為跟著小阿姨在成長…
恆春位在國境之南,醫療資源相對匱乏,恆春署立醫院差一點被整併到北屏東,還好在熱心地方人士奔走之下,後來得以成立署立旅遊醫院,也才有幸能有吳院長這樣對社區用心…
有人說上帝造的雙手,似乎就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按照自己內心的渴望打造屬於自己的家園。跟著陶藝家李懷錦一起勞動,雖然是協助別人打造家園,卻也有股成就感油然而生…
第一次遇見榮彬是在燕林書店,那已是好多年前的事,當時就知道他在做機器人,還成立了一個工作室,雖然非常好奇,但是一直都沒機會看見他親手做的機器人…
關渡平原-台北市最大的農業區,上百公頃的農地,來自屏東的阿郎夫婦,其耕地就佔了三分之一,只是廣大的農地加上與城市距離,未給阿郎帶來絲亳的利益…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