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耘田調] 苗栗灣寶2-2若灣寶農村消失,我們將損失什麼?

灣寶里的蘇家是一個四代同堂、仍維持著務農生活的農家,這個家裡包含了全職農民、兼職的年輕輩農民、與在外地工作假日才回鄉的子孫,也就是說,蘇家大致上可以作為灣寶里農村的縮影,也看到農村珍貴價值…..
灣寶里的蘇家是一個四代同堂、仍維持著務農生活的農家,這個家裡包含了全職農民、兼職的年輕輩農民、與在外地工作假日才回鄉的子孫,也就是說,蘇家大致上可以作為灣寶里農村的縮影,也看到農村珍貴價值…..
離開灣寶時,蘇老師準備了一大袋的水梨、一人一顆超大柚子、以及一大袋自家生產的龍眼,讓我們在車上享用。這次的田調真的很感謝蘇老師的協助,從他們家的家族關係聯繫(假日回家幫忙)到待客賓至如歸(展現農村人的熱情),這不也是農村價值的典範!
98年8月5日我們第一次到灣寶,這是一個沒有很多開發,仍保有過去傳統農村景觀的地區,因為灣寶位於丘陵地上,過去先民們的開墾,是需要把高起的土地移到凹地,加上冬天東北季風爬過山頭,到這邊後形成強勁的九降,所以這邊的農田四周都會種防風林,來到灣寶,我們便驚訝其不同於中南部…
原斗果菜合作社是一間經營規模頗大的合作社,不僅提供到府收貨,同時也提供冷藏庫、菜價查詢。社長張先生有農會的身份,認為合作社就是提供服務給農民。他們不僅開放了密碼查詢菜價,還提供收貨、冷藏的服務。
日頭赤炎炎的某個八月天中午,太陽晒得人頭昏眼花,我汗流浹背、飢腸轆轆,剛把我的「小藍」停進街道旁有蔭的騎樓,阿婆就在我面前蹲下來,從她的袋子裡拿出一把橡皮筋捆著的秋葵,問道:「小姐,要買菜嗎?」
正當我們探頭探腦之際,一聲低沉的大喝,「你們那裡來的?」一回頭,望見一名黝黑壯壯的農婦站在門後盯著我們瞧。正當我們支支唔唔說(不)清來意,她生硬的表情已經消融,展開笑顏,邀請我們進她家客廳聊天。
驅車前往二林路上,始從夥伴口中瞭解到葡萄在彰化的歷史與重要地位。當地不少葡萄園都是父祖輩相延四、五十年的心血,至2002年政府合法開放民間釀酒之後,二十多家酒莊相繼湧現,有些農家配合政府政策…
追求自主性就是小商品生產者的特性之一,為追求自主性,即便勞動強度不見得輕鬆,經營風險又大,仍要自己當老闆。國鋒又因為自產自銷的經營型態而更自由,他談到:「像老一輩那樣,種了之後交販仔,怎麼能賺錢?」….
約莫兩點,幾個皮膚黝黑,下身穿著深藍色或淺灰色西裝褲,上身穿著淺色短袖襯衫的農人,陸續走進農會推廣股,在我們身旁坐下。來到二林的第一場訪談,農會幫我們約了幾位目前還在種植釀酒葡萄的葡農,針對公賣局…..
寄接梨的故事,其實就是東勢產業具體而微的縮影。我們可以看到一項作物從研發到推廣成功,都深深鑲嵌在農民的生活慣習之中。不均質的農民彼此進行有機結合,從外界引入種苗之後,集體分頭嘗試,一方面可以降低研發成本…
在東勢銷售管道多元,不同的管道對其利潤有很大的影響,然而,能使用什麼樣的通路是有其條件的,產品的品質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但,在東勢,在資訊流通的有限的情況下,許多農民銷售管道因而受到限制。
首先,不是客氣,而是打從心裡感覺這份調查報告的完成要感謝非常多人:三合一農業社的劉老闆和黃老闆,熱情大方而且學識淵博,幫助我們找到關鍵被報導人,以及補足我們農業知識背景的不足;吳子鈺大哥,張羅田野…
您已經知道了這塊地大致的故事了,也許不怎麼精彩,但是錯誤與過時的土地價值觀,不洽當的抗爭方式,這個百年聚落也許真的要劃上句號了。這地豈真是不幸,「離上帝如此的遙遠,而離園區如此的近?」
2006 年,當自救會發現在第二次通盤檢討,新竹縣政府要在二重埔地區辦理都市計畫,於是開始籌組自救會,據理力爭。他們充滿創意,五位主要領導人,總是在傳經第與九牧第中間的土地廟裡開會,每次會議之前…
2008 年,農村再生條例引起了一連串關心台灣農村的討論與串連,二重埔在這些徵收案當中,歷時最長(1981 年開始),涵蓋的範圍約 440 公頃,實際上包括的區域有:頭重埔、二重埔、三重埔與科湖里…
「夏耘農村草根調查」為台灣農村陣線於2009年夏天舉辦的學習行動,分別於新竹二重埔、苗栗灣寶、台中東勢、彰化二林、台東池上、屏東屏北進行現場訪調,並於活動後整理出豐富精彩的調查報告。
最新回應